為節約開支,郭宏承擔著洗衣店內所有能干的活。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朱長振 文 洪波 攝影
“放松心態,就地過年”,與前20年《大河報》所有陪農民工回家過年的策劃報道不同,不必“收拾行囊”,也不再“踏上歸途”,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年復一年的城鄉之旅,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鄉村,是孕育他們夢想的地方;城市,是實現他們理想的舞臺,他們的這個年會和以往有何不同?少了鄉音的寒暄與家人的嘮叨,城里的年是否還有年味?記者陪一名來鄭州打拼的“小老板”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他的這個不一樣的“就地過年”。
冒雪晨練:第一次在鄭州過年
1月27日,下著小雪的鄭州街頭,年味越來越濃了。40歲的郭宏戴著白色棉帽,一身運動裝,沿東風渠自西向東開始了他堅持了好多年的晨練,身后跟著的,是他6歲的大女兒。
來自洛陽新安縣石寺鎮渠里村的郭宏,干過推銷員,進過工廠,還在餐館端過盤子。最終,他把落腳點選在了鄭州,并跟著南方師傅學會了“修鞋、擦鞋”的手藝?!皠傞_始,我在東明路租了‘可小’(當地方言,非常小的意思)一間門店,專門給人修鞋、擦鞋,一個月能掙千兒八百,比打工強些?!笨谥型轮灼?,郭宏一邊跑一邊對陪在身邊的記者說。
現在的郭宏已是擁有兩家洗衣店的“小老板”,父母、妻子及兩個孩子都跟著他一起在鄭州生活。
“在鄭州過年,還是第一次,往年都是去我妻子娘家過年,因為我父母常年跟我們一起在鄭州,而妻子一年卻很少回去,我妻子娘家孩子多,我們家孩子也喜歡熱鬧,妻子娘家在許昌禹州,所以聽從政府號召,就地過年了?!惫暌贿厡τ浾哒f,一邊喊跑到自己前邊去的女兒,“等一等,該背詩了?!?/p>
春節前最后一天營業,這一年不好不壞
早餐是再簡單不過的一袋牛奶和兩個包子,匆匆吃完,郭宏帶著兩個孩子趕到位于經二路的洗衣店,妻子則獨自趕到另外一個洗衣店守著,這天是他們春節前的最后一天營業時間,晚上關門之后,他們一家就正式開始過鄭州的年了。
店門早已被勤快的父親打開了,郭宏先是打開一個水洗的洗衣機把店里新收的衣服放進去,“這個水洗的洗衣機主要是洗一些難洗的大件衣物,旁邊那個是主要洗毛呢類的干洗機”,由于去年夏天特大暴雨和疫情,郭宏的兩個洗衣店除去房租和雇的燙衣服的鐘點工工資,勉強能維持住沒有賠錢?!叭ツ晗奶焯卮蟊┯陼r我這店里也進水了,不過不嚴重,我的好幾個同行店都被水泡了,再后來是疫情,這幾天剛剛開始恢復正常,這不又要過年了?!?/p>
整整一上午,郭宏一直在店里忙活,洗衣、收衣、擦鞋、修補衣服……兩個孩子則跑到鄰居家與小朋友一起玩了?!安挥霉?,該吃飯時候自己就回來了?!惫暾f。
“老了老了,又得學著做城里人了”
中午12點剛過,郭宏的母親就從樓上下來喊郭宏吃飯,洗衣店的三樓,是他們租住的一小間房子,那也是他們在鄭州真正的家,廚房、廁所都是公用的,自己的年貨都有固定的放置點。
炸帶魚、涼拌粉絲和海帶絲、炒青菜,四個菜,米飯,還有手工蒸的豆包饃?!澳銍L嘗,這是我媽自己蒸的,街上肯定買不到,我小時候在老家過年就愛吃我媽蒸的豆包饃,現在天天吃,過年也就這樣,感覺現在在鄭州的生活就是天天跟過年一樣?!惫暌贿呑屩浾叱燥堃贿呎f。
郭宏的爸爸已經65歲了,在農村辛苦幾十年的漢子?!袄狭死狭?,又得學著做城里人了?!彼f。
郭宏的爸爸以前在生產隊當過隊長和會計,后來又去煤礦下井干了好多年,老家的幾間房子是他一輩子最大的業績?!拔揖腿ツ暌驗橥壬献鍪中g回去過幾天,現在基本上成年都在鄭州,幫忙打理洗衣店,接送孫女上下學,還要抽空去健身,別看我65歲了,現在翻單杠還能翻十多個,頭朝下能用腳鉤住單杠懸空,抽空我給你練練,城里老頭和我歲數差不多的,肯定不如我這身體?!彼贿呁鶅蓚€孫女碗里夾著菜,一邊和記者聊著天。
兩個小姑娘爭著在爺爺奶奶面前撒嬌,這個想吃粉絲,那個說豆包饃不太甜,郭宏則趁吃飯的機會與兩個女兒比著說快板。
郭宏說:“俺丈人當時只要了一萬多元錢的彩禮,結婚時又全部隨嫁妝送來了,我們這些年一直去禹州過年,那里人多,熱鬧?!惫赀叧燥堖呎f。
關門歇業,過年后再干
趕緊吃完飯,郭宏就騎上電動車帶著飯盒去給妻子送飯,為節約開支,妻子獨自守著一個洗衣店,吃飯只能在店里?!拔覀儝甑亩际切量噱X,但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彬T在電動車上的郭宏信心滿滿地說。
往年的這時節,總是洗衣店生意最為忙碌的日子,可現在由于疫情,來洗衣店的人不是太多。下午,有球友約郭宏一起去打籃球,他讓父親把店內東西收拾干凈,晚上關門歇業,過年后再干。
球友約的室內籃球館離洗衣店不遠,郭宏在球友們中的外號就叫“小老板”,大家的球衣、球鞋也都定點到他的店里清洗。
從下午4點一直打到6點,兩個小時的高強度對抗讓郭宏及球友們都渾身被汗濕透?!暗脛?,好長時間沒這么爽了,渾身都輕松了,真解壓。在鄭州過年可有地方玩了,走,我請客,大家今晚喝一杯,咱們提前吃頓團圓飯?!惫暌贿呎f一邊領著大家朝球館邊的一處餐館走去。
記者手記
特殊的一年
20年前,當我陪著周口來鄭收破爛的“破爛王”回家過年時,怎么也不會想到,20年后,我仍在重復著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
20年間,我陪同的對象從“破爛王”到鋼筋工,再到理發店店員和大學生……所陪對象的返鄉之地也從河南延伸至西北的新疆和云貴高原的侗寨……
20年間,我們的呈現手段也在不斷翻新,從最初的黑白版報紙到彩版報紙,再到現今的短視頻和移動客戶端現場直播,我從只會寫稿、拍照的文字記者升級為直播主播,用我那并不標準的河南“普通話”與網友互動,以期收獲更多的10萬+。
今年,是我陪農民工回家過年的第21年,也是很特殊的一年,不用擠綠皮火車,也不用驅車出行,只是留在鄭州“就地過年”。這個年,注定會給我留下最深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