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新春走基層 | 中牟非遺文化:傳統糕點增添濃濃的年味兒

大河網訊 為了更好地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牟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在全縣開展了“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讓非遺走進百姓生活,在人民群眾在歡度佳節的同時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1月28日,中牟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人員來到大孟鎮霍莊村縣級非遺項目傳統面點糕點制作技藝生產車間,實地查看“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及傳承教學系列活動。

傳承人霍新太正在為學員講解制作糕點使用的各種工具鐵鍋、刮刀、小搟杖、棕毛刷的用途,并對糕點的制作流程詳細進行教學,手把手教學員學習老式糕點的包裝技巧,從裁紙、折疊、分裝、壓角到標簽纏線等講解示范。

學員們提著包好的糕點倍感好奇和驚訝,“這樣的包裝只在電視劇里才能看到,沒想到以前包點心就是這樣的!”“是的,這是我們祖輩們傳下來的,以前逢年過節都是提著這樣的點心串親戚,這也是過年傳統文化習俗的一部分?!被粜绿f。

在狼城崗鎮青谷堆村鴻泰昌糕點制作技藝生產車間,已經包裝好的糕點琳瑯滿目,正在分包裝箱。傳承人李和平現場指導兒媳如何揉面、搟面等制作技藝。

此時,有不少村民前來購買糕點,有選擇禮品盒包裝的,也有選擇老式手工包裝的。他們說:“鴻泰昌糕點甘甜爽口,甜而不膩,酥脆可口,最重要的是純手工,吃起來傳統年味兒濃?!?/p>

還有一位從開封慕名而來的老者,一次訂購了六十包手工紙包點心。他說:“傳統糕點純手工無添加,老式包裝不華麗更有年味兒!跑幾十里地就是要找回兒時過年的感覺?!?/p>

老一代傳承人李振山介紹,鴻泰昌糕點制作技藝是把面粉、糖、油等按照一定的比例,以特殊的手法進行揉和,用祖傳老工具,如龍鳳餅等多種模子、走錘、銅拉子、搟杖等,造型設計,油炸而成。鴻泰昌糕點種類繁多,主要有老式點心哈拉豆、芋頭酥、小京棗……各種口味元宵、老式提糖月餅,廣式月餅等百余種。

據了解,鴻泰昌糕點已有一百多年傳承歷史,以足不出戶,口碑相傳為主要銷售模式,產品供不應求,每年的春節銷量都在三萬斤左右。

大孟鎮傳統糕點面點源于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玉豆酥、小京果、菊餅、芝麻條、十字酥、月牙餅、到口酥、雞蛋糕以及石榴、仙桃、佛手瓜、蘋果和酥梨型面點等50多個品種。

傳統糕點制作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牟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利用傳統節日開展“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不但實現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還將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王君杰 張喜亮)

關鍵詞: 中牟 遺文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

无码精彩免费视频|12至18末成年毛片|欧美黄色三级片网址|亚洲精彩在线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