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小饅頭大產業

□河南日報記者 趙一帆

最近,方言?!?饃”走紅網絡?!?饃”,取自河南方言“餾饃”的諧音,意思是把饅頭放進蒸鍋里加熱。

河南人喜歡吃饃。不管是就著蘿卜咸菜,還是搭配山珍海味,都絲毫沒有違和感。一口下去,麥香混合著酵子味兒在齒間流淌,鄉愁也不過如此。

好饃還需好面。在這一點上,河南的優勢更是“得天獨厚”——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強,且以中筋小麥為主,最適合做饅頭。

不過,蒸饅頭是個技術活。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從買面粉蒸饅頭轉變為購買成品,主食產業化也應運而生。

在鄭州,“多福多”是大家熟悉的主食品牌之一,占領了預包裝饅頭95%的市場份額。農歷新年前夕,多福多向全市供應饅頭日均超過30萬個。

“糧食經過產業化變成主食,既提升了價值,也提供了方便,兩全其美?!敝性Z食集團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紅軍說。

多福多是如何推動主食走向產業化道路的?韓紅軍說:“簡單總結就是生產機械化、工藝科技化、產品標準化、操作規范化、準入制度化?!?/p>

來到位于鄭州市高新區的多福多主食生產車間,饅頭產業化背后蘊含的科技范兒“一目了然”——

上千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里,只有幾名看護機器的工人。和面、發酵、壓片、切割、成型等環節,全都由流水線自動完成。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遠程控制溫度、濕度,全程追溯產品質量。

在這里,5條不同型號的智能化饅頭生產線擁有國家專利20余項。為了讓機器饅頭做出“手工味兒”,生產線模擬了手工揉、切等過程,智能壓片機可使面團達300多萬層,細膩的口感“碾壓”手工饅頭。

一邊是技術領跑,一邊也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2008年,多福多牽頭起草的《小麥粉饅頭》國標正式實施,這也是第一個傳統面制食品國家標準。自此,饅頭生產配方、工藝、外觀,甚至是口感,都有了“硬杠杠”。

如今,蒸饅頭只是多福多的眾多戰場之一?!拔覀冋粩啻蛲ㄖ魇钞a業化的各個環節。通過組建面制食品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已經攻克生鮮面食的保鮮、抗老化等技術難題。在主食加工裝備制造、功能食品配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也不斷發力?!表n紅軍說,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糧倉”端上“國人廚房”和“世界餐桌”。

關鍵詞: 新春 基層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

无码精彩免费视频|12至18末成年毛片|欧美黄色三级片网址|亚洲精彩在线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