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 記者黃暉 本報通訊員程鵬
2月4日,第二十四屆冬季奧運會開幕式將在北京舉行,4名河南運動員也即將歷史性地站上北京冬奧會的賽場。與此同時,36名來自河南的國內技術官員也陸續到崗,為北京冬奧會提供服務保障。近年來,河南在冰雪運動領域多管齊下,拓展選材育人渠道、打造專業服務隊伍、推動競技水平提升的諸多努力,將在北京冬奧會這場“大考”中初顯成效。
4名征戰冬奧賽場的河南運動員,分別是來自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的冉鴻運、何金博,以及河南與吉林聯合培養的金京珠、吳青澤。4名選手站上奧運賽場的歷程,也折射著目前河南競技冰雪運動的人才培養模式——跨界跨項選材和聯合培養。
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辦第二十四屆冬季奧運會之后,“冰雪運動”迅速成為中國體育最炙手可熱的領域之一。為了提高冰雪運動競技水平,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跨界跨項選材工作。所謂跨界跨項選材,就是打破項目及運動季節局限,從全國范圍內精選有一定訓練經驗和身體素質的運動員,為中國冰雪運動的短板項目補充新鮮血液。
河南省體育局順應國家體育總局備戰方略,根據我省競技冰雪底子薄、基礎不扎實的實際,針對冰雪運動項目與武術、雜技同屬“技能主導類競技項目”的特點,充分發揮河南在武術、雜技領域的人才資源優勢,采取現有運動員跨項調整、武術雜技人才跨界選拔、開設學校冰雪專業以及引進專業教練員隊伍等多種方式,拓展選材育人渠道,持續補強人才力量。
跨界跨項選材的同時,省體育局還加強與東北三省、高等院校和國外專家的交流合作,建立科學選材體系,縮短跨界跨項選材人員成才周期。依托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建立了省冬季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統籌協調推進我省冰雪競技項目發展,與芬蘭、斯洛文尼亞等國家建立了冰雪運動領域的合作關系,與登封6家武校和省內冰雪俱樂部資源共享,推進冰雪運動人才梯隊建設,形成了獨具河南特色的跨界跨項選材體系。
通過跨界選材,一批原來習武、練雜技的孩子走上了冰雪運動的賽場。2018年以來,我省通過跨界跨項選材向國家集訓隊輸送了327名運動員,主要集中在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高山滑雪、跳臺滑雪、雪車等項目,輸送數量排名全國第二,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還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跨界備戰冬奧會突出貢獻單位”。
有了人,河南的冰雪運動迅速崛起,在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冬季項目上獲得29金、22銀、21銅;雖然原定于2020年2月舉行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因疫情推遲,但在先期舉行的項目中,河南選手已奪得5金、4銀、1銅。在河南這批“跨界戰冰雪”的運動員中,就涌現出了佼佼者——冉鴻運、何金博。按照國際雪聯1月17日公布的最新積分,冉鴻運在中國選手中排名第一,獲得了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項目的參賽資格;屢屢挑戰極限難度的何金博,同樣是中國在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礙技巧和大跳臺項目上最具實力的選手之一。
冰雪運動的賽場上除了河南運動員,還有專業的服務隊伍。為了打造出一支高質量的冰雪項目專業服務隊伍,河南持續開展專業培訓,多方引進人才,加大教練員、裁判員和保障人員的培養,幾年下來同樣頗有建樹。目前,全省共擁有國家級裁判11人、一級裁判31人,其他級別裁判100余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來自全省體育系統的36名國內技術官員,將利用專業技能和特長,在冬奧會賽場為冬季兩項、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歐兩項、跳臺滑雪等5個項目提供技術保障與專業服務,全力保障冬奧會以及隨后舉行的冬殘奧會賽事順利進行。
在北京冬奧會為冰雪運動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面前,河南體育人沒有讓機會溜走,而是立足區域特色和項目特點,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探索出了一條既符合國家體育改革方向,又兼具河南特色的跨界跨項選材之路,為曾經是冰雪運動“邊緣省份”的河南,在全國冰雪運動乃至冬奧會的舞臺上打拼出了一席之地。